• WAP手机版
业内动态

宋史

时间:2020-08-05 01:48:15   作者:Tuan   来源:中圕   阅读:10   评论:0
内容摘要:《宋史》是中国官方历史著作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宋朝(960年-1279年)的历史。于元朝(1271年-1368年)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元修《宋史》共有496章,包括宋代皇帝的传记以及宋代政治家、士兵和哲学家的当代记录和传记。《宋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
  《宋史》是中国官方历史著作二十四史之一,记录了宋朝(960年-1279年)的历史。 于元朝(1271年-1368年)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元朝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元修《宋史》共有496章,包括宋代皇帝的传记以及宋代政治家、士兵和哲学家的当代记录和传记。《宋史》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

  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元修《宋史》的标点校勘本。

成书过程


  元朝初期,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然因体例、年号不一而未成。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三月,下令修辽、金、宋三史。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等七人任总裁官,还有史官斡玉伦徒、泰不华、干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等23人,脱脱于至正四年五月(1344年)辞职,中书右丞相阿鲁图继任,阿鲁图虽名为都总裁,但不谙汉字。至正五年(1345年)十月成书,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至正六年(1346年)在江浙行省予以刊刻。


  全书《本纪》四十七卷,《志》一百六十二卷,《表》三十二卷,《列传》二百五十五卷,共四百九十六卷,是中国二十四史中最庞大的一部史书。《宋史》卷帙浩繁,共两千多人的列传,比《旧唐书》列传多出一倍,《周三臣传》将韩通、李筠、李重进同列,横跨五代至宋初,弥补过去新旧五代史之不足。《志》共有十五志(天文、五行、律历、地理、河渠、礼、乐、仪卫、舆服、选举、职官、食货、兵、刑、艺文),约占全书三分之一,仅次于《列传》,分量在二十四史中也是独一无二的,《职官志》详细地记述了宋朝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僚机构的组织情况,《食货志》、《兵志》亦编得好,叙述之详,为二十四史中所仅见。《食货志》十四卷,相当于《旧唐书·食货志》的七倍。根据宋朝的情况,《宋史》还有《奸臣》四卷、《叛臣》三卷,为蔡京、黄潜善、秦桧、张邦昌、刘豫等所作的传记;另有《道学》四卷,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等道学人物所作的传记。

评价


  《宋史》遵循的思想是程朱理学,有《忠义传》与《道学传》,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等皆能入传,《忠义传》人物达二百七十八人之多,清人钱大昕说:“《宋史》最推崇道学,而尤以朱元晦(朱熹)为宗。”但他对《道学传》持反对意见。《宋史》的修撰遵循“先儒性命之说”,“先理致而后文辞,崇道德而黜功利。书法以之而矜式,彝伦赖是以匡扶”。《宋史》否定王安石变法,将变法派的吕惠卿、曾布、章惇等人列入《奸臣传》,主张北伐的韩侂胄亦列为奸臣,一心求和的史弥远却未列为奸臣。名将王坚于《宋史》中无传。有关蒙古灭宋战争中蒙军战争失利的记录,也多所删削。


  《宋史》与《金史》均成于元朝,但两史不同处甚多,例如:《宋史》写岳飞百战百胜,更大破金人,《金史》仅称“(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宋史》记载岳飞事迹多取自其孙岳珂的家传《鄂王行实编年》,有若干可资研究的疑点,如郾城之战是否为大捷仍待商榷,十二道金牌的真实性。八字军统帅王彦攻下新乡城,岳珂竟将战功算在岳飞名下,《宋史·岳飞传》亦据此照抄。另外,岳家军是否果真秋毫无犯,亦可商榷。清人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特记一节《宋金用兵需参观二史》。

  由于《宋史》仓卒写定,检校难周,又出于众人之手,因此,它在文字修饰、史料剪裁、史事考订、全书体例等方面,不免舛谬抵牾,如“一人两传”,《宋史》列传一百一十六有《李熙靖传》,二百十二又有《李熙靖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常数见,有目而无文,事实记载详北宋而略南宋,详南宋前期而略后期,《循吏传》皆录北宋人,南宋竟无一人,亦不收《洗冤集录》作者宋慈,《文苑传》共96人,仅11人为南宋人。使它在二十四史中又有繁芜杂乱之称。全祖望曾言“某少读《宋史》,叹其自建炎南迁,荒谬满纸,欲得以为蓝本,或更为拾遗补阙于其间。”清代赵翼说:“宋代国史,国亡时皆入于元,元人修史时,大概只就宋旧本稍为排次。”《四库全书总目》即说过《宋史》“其大旨以表章道学为宗,余事不甚措意,故舛谬不能殚数。”

  然而《宋史》保留元朝所有的大多数史料,因此不同于以往史官在修史时在维护当代政治因素下进行非客观的窜改,因此保留最详尽的史料供后人考阅和重修,为二十四史中篇帙最为浩繁的史书。

  朝鲜李舜臣读宋史后说:“呜呼!玆何等时而纲欲去耶!去又何之耶!夫人臣事君,有死无贰。当是时也,宗社之危,仅如一发之引千钧,玆正人臣捐躯报国之秋,去之之言,固不可萌诸心,况敢出诸口耶。然则为纲计奈何,毁形泣血, 披肝沥胆,明言事势至此,无可和之理。言既不从,继之以死,又不然,姑从其计,身豫其间,为之委曲弥缝,死中求生,万一或有可济之理,纲计不出此而欲求去,玆岂人臣委身事君之义哉。”(
手机扫一扫,访问该文章

标签:二十四史  
上一篇:新五代史
下一篇:辽史
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
数据加载中...
数据加载中...

©2009-2025 中圕·數字圖書舘 Zhongtuan·Digital Library

网址:www.zhongtuan.cn 中文域名:中圕.中國